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学理论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5.094 秒)
中国古代文论观念既是一个集合性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形式之“变”与精神之“通”的扭结状态。正是精神之“通”的存在,使其具备了超越时空的有效性,也构成了讨论古代文论观念当代性的逻辑前提。古代文论观念的当代性得益于外部与内部两方面保障,就外部而言,社会意识的连贯使文论观念在常变常新中仍具有基本内核;就内部而言,复古与革新、高雅与通俗、自为与他为的辩证统一构成了文论演化发展的基本...
阐释主体原本是阐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但在特定历史语境中,人们讳言作者,讳言主体,影响所及,阐释学似乎也就大大淡化了对阐释主体的关注。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高度关注阐释主体的“前见”(偏见)对于阐释行为及结果的影响,但对阐释主体的意识行为之于阐释过程的重要作用却似乎不大关注。根据中国阐释传统的经验,阐释主体问题始终处于阐释思想与实践的核心位置。由于社会境遇和个人遭际以及个性的差异,面对同一阐释对象,不...
文本解读是人文学科的基本方法,文学阐释的很大一部分是对文学文本的阐释。“积极的阐释”与“消极的阐释”是文学阐释的两种理论姿态。“积极的阐释”频繁出场不仅是由于现代阐释学的转向,而且与理论的推动存在密切关系。文学之所以成为“积极的阐释”最为活跃的一个区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阐释的理性语言与感性体验不对称。“积极的阐释”放弃文本的有机整体观念,并时常跨越审美愉悦的羁绊而另行制造各种新的话题。“历史语境”...
2024年11月9日,广东省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会第十一次年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2024年6月28日至30日,“中国文论的‘双创’实践”论坛在赣南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地方性知识视野下中国文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科研团队、国家一流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点、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承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相关议题。开幕式上,赣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民、中国古代...
2024年4月12—14日,“文本分析理论与方法” 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本届大会由南开大学文学院主办,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课题组承办。此次会议聚焦文学文本分析理论与方法,总结和反思既往的理论与实践,精思深议,以期推进中国文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温州大学、兰州大...
2024年3月23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在南京举行《文类理论基础》新书研讨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周建军、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孙兴春先后致辞,来自南京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该书的学术意义与价值展开深入研讨。《文类理论基础:从柏拉图到德里达》(以下简称《文类理论基础》)作者、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分享出版始末。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时间的感觉变得越来越奇特了:2022年似乎还没有过去,2023年却又到了岁尾。转眼之间我承担的关于“中国文学阐释学”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年就要结项了。昨天还在筹划中的事情,今天已然成为往事,真是不可思议!对于我和我的课题组来说,2024年将是完成冲刺的一年,五年来的辛勤耕耘,就要到收获的季节了。
公共阐释论强调阐释是公共的,阐释在公共空间展开,是公共空间中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公共阐释论提出了以普遍的公共性要素为前提,以人类普遍共同所有的语言、逻辑、知识等公共精神的积累为来源的阐释观念,为中国当代阐释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路径和方法论框架。在西方阐释学传统、中国阐释学发展的理论坐标上考量公共阐释论,可以进一步推动公共阐释论的理论探究。公共阐释论提出的理论观念如何更切实地成为中国当代阐释学...
中国网络文学是世界范围内独特的媒介文化现象。其在互联网兴起时诞生,在由生产者主导向产消合一的媒介演变中壮大,探索出一套具备民族特色、贯通世界语汇、融合新技术和新经济模式的经验体系。网络文学之新源自互动。参与群体通过人际互动在次生口语的交流语境中更新作品和文学观,媒介界面互动则创造新语体,通过视听意象等符码体系的贯通来驱动新叙事。中国网络文学的想象力是其一大特色。这种想象力源自中国历史文化的浸润,表...
文学价值论是一种现代文学理论观念与话语,在中国文论现代转型中形成和建立,并在现当代文学和文论变革发展中不断实现理论观念嬗变与话语建构。文学社会作用论在现当代文论中长期占主导地位,新时期以来文学价值论走向多维度变革拓展,主要有文学审美论变革及其审美价值论、“人学”文论变革及其人文精神价值论、文化研究转向及其文学文化价值论等,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富有学理性的理论认识,显示了当代文论的理论自觉。在此基础上,...
2023年2月20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朱冠明教授应邀在社科院语言所做了题为《再析〈颜氏家训·风操〉“时以为笑”》的学术报告。该报告由当代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完权研究员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0世纪40年代,由敬隐渔法译本转译为西班牙语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家作品选》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正式出版,其中收录了鲁迅的《孔乙己》《阿Q正传》《故乡》三篇小说,鲁迅作品在西班牙语世界的译介由此拉开序幕。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鲁迅各类作品的西班牙语译本、重译本及再版本已达近50种,出版地包括西班牙、阿根廷、墨西哥、智利、古巴和委内瑞拉等,西班牙语地区的众多知名作家和汉学家参与了译介。在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报告在第十部分专门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了阐述。这些重要论述为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态文学以倡导生态理念、激发读者的环保意识为创作旨归,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和文化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化自信之间具有理论的和实践的内在关系,也是我们重新理解和认识中国文学内容构成与价值取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往在对中国文学文化自信的理解中,多强调古典文学固有的民族精神和审美价值,相对忽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新文学所彰显的现代文化自信。文化发展要做继承传统的考量,更要做发展传统的考量,已融入中国文化大传统中的现代文化是中国文学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理解自信的文化构成,然后阐释和传播自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