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传播学 >>> 传播技术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传播技术相关记录92条 . 查询时间(4.015 秒)
本文总结了在元宇宙国际传播环境下,中国国际传播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消弭传播壁垒和识别涉华虚假叙事等方面将迎来的机遇,以及需要警惕西方国家在文化输出、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垄断。
2022年,中国视听领域国际传播呈现出主体多元化、渠道平台复合化、传播机制复杂化与去边界化的特征。在当前较为严峻的国际舆论环境下,更加完善立体、灵活多样的传播机制具备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开拓蓝海的强大潜能。要实现这一点,有必要做好顶层战略规划,推动不同传播主体、渠道形成传播合力,以低语态的信息实现跨文化、跨国的信息破圈,并形成分区域的精准化传播。
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取得重要进展,进入应用增长期,正深刻影响数字媒体发展、媒体深度融合走向,催生传播新变局。
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假新闻、虚假信息和谣言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与虚假信息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和健康话题。考虑到食品安全虚假信息在中文社交媒体上的普遍性和其对个人以及社会的负面影响,本研究聚焦食品安全虚假信息接受及其传播机制。基于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框架,本研究假设食品安全虚假信息的接触会正向预测个人对其接受程度,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感知威胁会起到正向的中介作用,而健康信息素养...
互联网创新媒体,“杂然赋流形”。互联网传播造就了新常态的网络语言生活及其话语体系,互联网新媒体成为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大众媒体,以“圈层”化共同语言为基础划分不同的用户群体,通过社交传播深化自带语言属性的群体意识与社会意识。这是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一场语言革命,也是新闻媒体的一场革命性转变。
为满足当下人才培养需求,计算传播学实验室以“融合”为关键点,主要借鉴理工科实验室工作模式,通过联合跨学科师资、线上线下连接以及产学研互动等方式培养新一代计算传播学人才。
算法是把复杂问题简化的技术工具,所以算法的使用非常火爆。随着经济学、心理学、生物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人类所依赖的直觉的误判情形被越来越多地揭示出来。人们开始依靠算法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当我们的直觉判断出现问题无法做出决策时,算法成为了救命稻草。这就出现了非常极端的算法依赖主义,我们的生命、感觉、情感等等所有都被算法化、数据化,人类的最终决定也交给算法。这个状况就带来了我们对于算法有各种各样的不同面...
2022年5月3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由中国外文局下属中国网和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共同发起的“元宇宙国际传播实验室”宣布成立。当日,“对话未来”系列学术沙龙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教授作为首期主讲嘉宾,在元宇宙会场中作“元宇宙赋能国际传播”专题演讲。
2022年1月6日,由著名京剧程派表演艺术家张火丁主演的“京剧电影工程”收官之作——《锁麟囊》在浙江象山开机。这是继《捉放曹》之后我国第二部使用8K全景声拍摄的电影,也是京剧经典剧目与最新电影科技融合的最新尝试,如张火丁所说,“京剧电影工程是京剧对外传播的最好方式之一”。事实上,从1852年10月的广东粤剧团在旧金山商演开始,中国戏曲的对外传播迄今为止已走过了170年的历史。
近年来,中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获得海外媒体高度关注。不少城市也相继提出国际化定位,力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形象是一个多维度动态的建构过程,与同期的经济、技术和文化等结构要素的合理配置密切相关,特别是当前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及城市传播研究范式的兴起,为城市形象注入全新的时代内涵与技术灵韵。在此崭新的语境下,城市形象应依循当前媒介的物质性转向趋势,探索城市传播的数字场景重构,将城市空间...
本文在对国内外学界在智能传播领域开展的研究进行梳理后发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算法作为底层逻辑的机遇与风险、社交机器人与人机互动、计算传播视角下的商业营销与社交媒体研究、智能传播中的伦理与责任问题。除当下这些焦点问题外,智能传播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其中的重点方向包括:对算法建构的多重关系的研究;对人机协同、人机互动与传播、人机共生等不断深化的人机关系的研究;对智能媒介环境下人的新存在方式...
2022年“两会”期间,2022年3月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到中文互联网最大的问答社区参加参与“最高检亲自答”,就检察机关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这是创新,更是创举!这一举措既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适应网络时代社会治理模式变化,不断提升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也符合网络社会和时代变化的趋势。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黄楚新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移动传播的现状、前景及其影响和对策研究”顺利结项。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已成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的核心问题,而国际传播人才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关键所在。从目前国际传播实践效能和一线国际传播工作者的反馈来看,国际传播人才在跨文化传播能力方面仍然存在较多不足,...
本文从时间可供性的理论出发探讨数字技术对新闻业的影响,从新闻生产、发布与 消费三个环节,提出现时性、回溯性、准备性、现场性、即逝性、重复性、共时性、多 媒体性、互嵌性九种新闻时间可供性,并结合学界研究发现和媒体实践案例对其具体表 现进行阐释。借此,本文试图拓展数字化环境下新闻转型研究的新的理论资源,搭建一 个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研究框架,亟待后续经验和实证研究的推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