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壮语文”相关记录37条 . 查询时间(2.179 秒)
澳大利亚学者贺大卫三本关于壮族仪式经文的译注《杀牛祭祖》《招魂》《汉皇与祖皇》呈现了进入异文化仪式经文研究时的可操作性步骤:在长期、多次的田野作业中把握仪式面貌,基于仪式文化背景和精细审慎的手抄本比较与考订,以经文持有者或仪式实践者所提供的解读为根基,形成对经文的疏解。手抄本与仪式演述之间的差异,可引导研究者进一步探究口头表达艺术的独特性和仪式经文发挥效力的方式等。
壮语黄齐话人称代词的格范畴初探
壮语 人称代词 格范畴 话题
2015/8/6
壮语黄齐话通过词根的辅音、元音、声调等屈折手段将人称代词分为“本格”和“变格”,分别表现为“话题”与“非话题”的语法特征。黄齐话人称代词的格范畴可能是自身机制独自发展的结果。
壮语源于指示词的定语标记——兼论数词“一”的来源
壮语 指示词 定语标记
2015/5/14
壮语有一个由指示词(Demonstrative)语法化而来的后置定语标记,语法化动因是:NP+VP/NP+NP有主谓和定中两种结构解读,而NP+VP+D/NP+NP+D只有定中一种解读,指称非定指时D演变为定语标记。CL+N+D是NP+NP+D的一种常见格式,CL+N本身就含有“一”。CL+N+D表不定指时,D向数词“一”演变。目前,壮语所谓“一”还是地道的数词。
一条成功翻译的标题,既在于对新闻内容的深刻揭示,更在于编辑对新闻价值的恰当把握。翻译“准确”与否,决定标题翻译的成败; “简明”与否,决定标题是否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壮味”与否,决定标题的优劣;翻译能否保留原题的引号,则决定标题能否“跟上时代步伐”。
杨兰桂:壮文翻译中常见错误浅析
壮文翻译 错误 分析
2012/7/3
在翻译百花园中,壮文翻译“才露尖尖角”,因而难免出现翻译不规范、误译等各种错误。探讨壮文翻译常见的错误,对于规范壮文翻译方法,丰富壮语词汇乃至促进壮文推行工作向前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布傣(或布岱)人是一个只有一万七千多人的小族群,聚居于中越边境线中方一侧的广西龙州县金龙镇。金龙布傣人与龙州一带其他壮族族群(如布侬)相比,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即天琴与长袍黑衣。多年来由于其风俗、环境奇特,不断吸引越南、泰国、日本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
大新壮语中的比喻用法
壮语 比喻 用法 特点
2010/11/23
比喻,是提高话语表达效果的一种很好的手段,在壮语方言中,比喻,这种鲜活的修辞表达方式的应用可谓俯拾即是。本文选取大新壮语中一些较为常用的比喻用法,从表达效果和用法上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从中探讨其特点。
古壮字在田阳地区的发展演变趋势浅析
古壮字 田阳地区 发展演变趋势 浅析
2010/6/12
古壮字通常以抄本形式流行于壮族民间,《古壮字字典》的出现,填补了没有印刷体的空白,使古壮字得到初步统一规范,人们第一次较为全面地看到古壮字的字形结构,读音,意义等各种信息。古壮字字典收录的大多是自创字,对很多字形比较简单,跟汉字读音意义接近的古壮字没有收录。中国社科院在建立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字符总集数据库时,梁庭望增补了1757个字符。这些增补的字符,字形较《古壮字字典》收集的简单,更有民族特色,很...
马山县位于广西中部,南宁市的正北边。县城所在地白山镇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约90公里。马山地处红水河中段南岸,大明山北麓,是壮族地区的腹心地带。县境东部与忻城上林两县接壤,南与武鸣县为邻,西靠平果县,北隔红水河跟都安、大化两县遥相对望。由于交通闭塞,改土归流较晚,本地的壮族文化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较为缓慢,故有厚重的壮族文化积淀。马山的壮家人至今依然保持着许多自己民族传统的生活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体现在...
方块壮字的形成,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中古时期。在长期与汉族所进行的语言和文化接触中,壮族人仿效汉字的造字方法,直接借用汉字或利用汉字作偏旁部首创造新字,创制出了记录本民族语言的文字系统,即方块壮字。方块壮字是一种独特的汉字型少数民族文字,属于借源意音文字,是“汉字文化圈”中的一枝奇葩。和其他汉字型文字一样,它秉持了意音型文字的一般属性,在具备汉字形制特点的同时还反映出本民族的造字文化特色。因此,对...
语言接触中的汉达壮语量词研究
语言接触 汉达壮语 量词 研究
2010/6/12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乡的汉达村的壮语(以下简称汉达壮语)中有着丰富的量词,除系统内部自生外,另一主要原因是与汉语长期接触从其中吸收大量的量词。本文以笔者母语的量词作为研究对象,从量词的特点、借用情况、借入层次、借用量词的语法特征等方面进行考察,说明在长期接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借用量词与汉达壮语固有量词之间的杂糅现象,论述汉语量词对汉达壮语量词系统的渗透情况。
从《壮汉词汇》看汉语对壮语的影响
壮汉词汇 汉语 壮语 影响
2010/6/12
远在先秦时期,壮、汉两族的先民就在广大的南方地区有了密切接触和交流。接触和交流就避免不了语言上的接触和影响,《壮汉词汇》中大量汉语借词清晰地反映出了这种影响的痕迹。《壮汉词汇》可以说是壮语普通话的一部规范性词汇集,它的编纂修订是与促进壮语普通话形成的设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的成书经过了语言学工作者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也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积极支持。《壮汉词汇》是以武鸣语音为标准音,以壮语北部方言为基...
壮语方言土语中促声调分合问题棕述
壮语 方言土语 促声调分合问题 棕述
2010/6/12
壮语是汉藏语系侗台语支(也称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一个语言。其内部大体可以分为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可以分别以柳江壮语和龙州壮语为代表。壮语应与壮侗诸语言一样,声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壮语各地方言一般都有八类左右共同的声调:六个舒声调(1调至6调)和两个促声调(7调和8调),与汉语的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八个调类相当。
壮语地名的译对音价值
壮语地名 译对音 价值
2010/6/12
壮语地名,尤其是原有地名,是地道的本民族产物,体现本民族的文化,载体是本族语言。以汉字记写,必然在接受汉文化影响之后。从第四章我们已经感受到壮语地名的丰富多彩,它们不仅包含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其借用汉字,以及仿汉字自造方块壮字标注的特点,具有重要的语言学意义。在壮语地名的转写过程中,言与字之间的纷繁复杂的关系对给壮语地名的规范化带来不小的难度,但对语言研究来说,却是珍贵的壮汉语言译对音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