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民族史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3.812 秒)
Memorialization and memory of Southern California's St. Francis Dam Disaster of 1928
Memorialization and memory Southern California's St. Francis Dam Disaster
2014/11/7
The commemoration of disasters is a product of social, cultur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orces in human society. Southern California's largely unheard-of St. Francis Dam Disaster of 1928 provides an ...
Can the odds of hominin fossil site discoveries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use of GIS?
hominin fossil site discoveries GIS
2014/11/7
Hominin fossil finds have been a source for scientific discoveries and debate for many years. Debates include whether our own species, Homo sapiens, evolved entirely in Africa, or if interaction betwe...
Vertebrate consumption and feasting at La Blanca, Guatemala
Vertebrate consumption feasting La Blanca, Guatemala
2014/11/7
Feasting is a cross-cultural phenomenon. Feasting behaviors affect multiple facets of life including resource intensification, socio-political relations, and mechanisms of social and labor organizatio...
近代以来民族观是怎样形成的
民族观 形成
2012/9/3
嘉庆道光之际,清朝迅速走向衰落。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被打得惨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衰弱的清皇朝,疲于应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文化领域的高压有所放松。有识之士在探讨御敌之策时也像乾隆皇帝一样把外国称作“外夷”。“夷”不再是一个忌讳的字眼,而且其涵义也发生了改变,由原来指边疆少数民族,转而专指外国人。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出现了研究边疆史地、外国史地的...
藏族盟誓的当代遗存表现及其现实功能
藏族 盟誓 民族法学
2012/11/2
通过盟誓来联合团体、凝聚集体力量、约束行为或解决疑难纠纷在藏族社会古已有之,当代还在不同程度地传承中。藏族盟誓具有团结凝聚、纠纷解决、规范、教育、引导以及对国家法的补充功能。其纠纷解决功能在当代逐步减弱,其他功能则因生活实践需求变化而表现形式各异,但会比较长久地存在。
和谐民族关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和谐 民族关系 社会和谐 途径
2012/11/5
和谐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属性、总体特征、方式途径和存在状态的总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和谐本质、和谐价值目标、和谐方式方法与和谐发展状态的有机统一。它体现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内容与形式、目的与方法、本质与现象的统一。和谐民族关系模式具有显著的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实践指向,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优化经济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在提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时,一些关于“共治”与“自治”的关系问题的研究论著,越来越多,讨论也越来越热闹。在这些研究论著中,尽管不乏一些有见地的思想观点,但却有许多理论上需要进一步商榷的内容。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辛亥革命 中华民族 复兴
2012/11/2
辛亥革命100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时段标志。海内外中华儿女都在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形式,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总结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百年来发展变化的巨大影响。这不仅在于辛亥革命本身的历史意义,还在于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国家建设所走过的艰难历程的启示,在于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的期待。
辛亥民族观的局限性及其超越
辛亥民族观 局限性 超越
2012/11/2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民族国家建构起点的象征性伟业已被载入史册。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时候,回顾辛亥以来中国民族国家建构所走过的历程,既要看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地位与意义,也应看到其已经发生的历史性超越,建构好我们的多民族国家。
革命氛围与“种族”“民族”话语
革命氛围 “种族” “民族” 话语
2012/11/2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一些词汇所表达的内容日益丰富。“革命”在近百年的中国历史变革中曾经是一个流行词汇,与这一词汇的流行相伴随的是王朝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及中国社会生活的剧烈变革。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王朝中国漫长历史上首次形成的种族民族话语,在这一话语之中“五方之民”民族身份的分化则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结构变迁过程,革命氛围也第一次与种族民族话语紧密地联系起来。
中华民族自觉的最初形态与步骤探析
种族 民族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自觉
2012/11/5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开始产生自觉意识。在中国传统的种族意识和西方种族进化理论影响下,中华民族自觉首先表现为“种族”自觉的形态。对西方民族国家的理论和模式的探索使中华民族精英试图用民族自觉来置换种族自觉,却出现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分化局面。最后通过对中华民族一体的历史传统和现代命运的体认和反思才确立中华民族一体自觉。这一曲折的自觉进程凸显了中华民族结构的独特性和中华民族一体认同的历史趋势和时代趋势。
20世纪上半叶,早期从事边疆民族考察的学者在西南地区汇聚最多,显示本地民族状态远较其他边疆地区为复杂。当时有些学者曾对西南少数民族之调查研究表示怀疑或反对,他们认为本地人群大多早已汉化,民族调查所作之“民族”识别反而会影响中国民族的团结。即使在中国民族识别完成后,部分西方人类学者仍基于其对“民族”及“族群”(ethnic group)的认知而对西南民族分类与识别表示异议,西南各民族内部之地方族群亦...
怎样看待历代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怎样 历代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 关系
2012/11/5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立国中原的历代王朝长期处在周边少数民族的包围之中。因此,如何处理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便成了历代王朝统治者必须时刻面对的重大政治问题。今天的史学家在回顾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时,也不得不把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提高到影响中华文明的兴衰、导致王朝周而复始的高度。其中的某些观点固然未必完全正确,还有可商榷的地方,但它提示...
论国家认同与民族(族群)认同的共生性
国家认同 民族(族群)认同 共生性
2012/11/6
在多民族国家,国家认同与民族(族群)认同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目前存在着分歧和不同的观点,即“冲突论”、“替代论”、“共生论”和“辩证统一论”等观点,我们认为,在多民族国家,“共生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这为多民族国家解决国家认同与民族(族群)认同关系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