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比较法学”相关记录201条 . 查询时间(5.109 秒)
随着观念变迁与人们对均势的反思,永久和平设想应运而生,并衍生出普世国家和无政府社会两种范式。圣皮埃尔神甫作为此设想的开创者,计划建立联邦制的普世 / 欧洲共和国,且在条件允许时改变成员的内部体制。但现实主义的考量使后继者转向无政府社会范式。边沁尝试将传统的万国法替换为以普世效用为旨归的国际法,认为统治者垄断对外政治是国际和平的障碍,主张借助共和化宪制改革予以铲除。而康德则在边沁双重法权变革的基础上...
俄罗斯历史上曾制定三部民法典,即1922年和1964年的两部《苏俄民法典》和1994—2006年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公私法划分理论、民法经济法论争和民法调整对象理论乃是制定上述法典的理论基础。俄罗斯传统上属于大陆法系国家,曾深受大陆法国家民法理论和立法实践的影响。但俄罗斯民法学者并不满足于追随欧陆法传统亦步亦趋,总尝试有所突破和超越。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这种突破和超越奠定了制度基础,于是,传统上...
从法律史的视角出发,对“情理”与“法律形式主义”、“司法衡平理性”和“法律现实主义”的比较显示,“情理”逻辑下的司法过程不仅不同于法律形式主义所主张的对于法律文本的三段论适用,也在根本上区别于普通法传统的衡平推理。法律现实主义发现了司法过程中的情感、性格、习惯等非理性因素,进而将这些因素或视为外在于理想司法过程的干扰因素,或认为其必须转换为更高层面的法律理性。与此不同,中国传统司法中的“情理”逻辑...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俄法学比较研究中心”是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设立于2020年。
从制度史和比较法视角支持法定抵销溯及力的理由所具有的论证强度较弱,而制度价值层面的理由无法成立。从抵销有无溯及力的实践差异出发,抵销溯及力使得抵销权产生至行使期间的迟延利息、违约金和损害赔偿等不应被计算,在结果上与双方清偿和应收账款质押的结果明显不同,从而与抵销所具有的简化清偿和担保功能相抵触。同时,抵销溯及力也削弱了诉讼时效在抵销场景中的价值功能,产生了诉讼时效所欲避免的强制清偿结果。抵销溯及力...
英美法系国家传统陪审团本着人民不会犯错的理念,不要求裁决说理;但西班牙、俄罗斯、比利时等大陆法系国家新兴陪审团要求裁决说理。欧洲人权法院裁决要求陪审团也要以适当方式说理,但是,并没有要求各国采用统一的说理模式。欧洲人权法院认为问题列表模式,由专业法官正式起草判决书、陪审团予以认可的说理模式,都是陪审团说理的适当方式。欧洲新兴陪审团说理的做法是陪审团制度的新模式,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陪审团都会出现要...
我国现行公司法中法定代表人的角色定位,因受继受法的影响,以及制定时的功利主义取向,忽视公司的人格性和团体性,采纳股东会中心主义,加之权责规定不协调,不仅导致存在规则上的冲突,还导致现代公司治理制衡功能无法落实,并引起了司法困境。要发挥法定代表人制度科学的公司治理功能,需要在协调民法典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弱化法定代表人的法定性,实行差异化设计,明确法定代表人的信义义务,以促进公司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AI)的普及,机器和软件机器人对人类行为的监控产生了所谓的机器证据。这种新型证据对传统上为人类的证言证据量身定制的世界各国司法系统的刑事程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的重点是在刑事审判中作为证据提出的、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系统产生的信息,此类系统观察和评估人类使用者的行为,预测其未来的行为,以便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这类证据源于消费品产生的数据,一个鲜明的例子是自动化驾驶:以安全为特征的驾...
中国比较宪法学的重新定位与方法论重构
域外宪法 法律移植 比较宪法学 涉外法治
2022/4/21
在我国现行法下,存在着大量的行政法创设民事权益的现象。这一现象可以用分配行政的观念来理解:行政的现代性(利害关系错综复杂)要求,以公共性为媒介的利害分配需通盘权衡;我国国情的特殊性使这种通盘权衡具备了广泛的现实性。例如,矿业权等用益物权是在分配自然资源,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权等知识产权是在分配智力成果,排污权是在分配环境容量。由此可以发现,公法私法二元论已经不足以理解我国现行法,甚至...
为弥补普通法的固有缺陷,美国法律研究院得以成立并通过法律重述进行改革。法律重述所涵盖的领域从最初的9个逐步拓宽到现在的21个,部分重要法律领域的法律重述的编纂方式也从整体的一次性推出转变为分批推出。每个领域的重述都由报告人及参与专家通过特定的编纂程序反复汲取学理和判例的智慧而完成。美国的法律重述以条为基本单位,每一条通过黑体字规则、评注、例证与报告人注释阐明具体规范。这些清晰明确的规则成为了美国的...
中国史学一直有“孤证不立”的传统。陈寅恪提出并实践“诗史互证”研究方法,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主张地下文物与传世史籍的互证。后又有“三重证据法”“四重证据法”提出,以拓宽史料领域,增强史实客观性。多重证据法即互证法亦即印证法。它与兰克(L·V·Ranke)提出的“外证法”和“内证法”学理上一致。多重证据法“由一到多”的发展,体现出对印证广度与厚度的关注。而且多重证据法重视新证据的发现,在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