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外国语言 >>> 日语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日语相关记录157条 . 查询时间(2.078 秒)
表示变化的动态描述     变化  动态描述       2009/9/24
在日语中是单纯的表示变化,但是翻译成中文,不一定都翻译为“变成”。这一定要根据中文的习惯,翻译为中文的正常的句子。如:“教師になった”就不能翻译为“变成教师”,而翻译为“成为教师”,或者“当了教师”。其他类推。
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先行研究中两篇有关日语动词的“体”(aspect)特征分类的主要论文,指出它们存在的问题,并对具有“体”特征的动词进行了重新分类。本文采用三分法把具有“体”特征的动词分为三类:1)动作性动词,2)非动作性动词,3)动作性/非动作性动词(简称为兼类动词)。
浅析日语中的被动态     日语  被动态       2009/9/24
日语中随着谓语后面附加接辞,补充语的格有规则地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态”。谓语后接表示被动的接辞“(r)areru”则变为被动态,如:「子供が叱られる」。被动态是日语中态的典型形式之一,在日语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是很多日语初学者却常常无法摆脱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而导致无法正确使用日语的被动态,本文拟使用大量的例句重点对其概念构成分类等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般的外语教科书在给词语注释时,往往只列出其主要义项。这易让初学者误以为“对不起”=“すみません”,事实上二者并非等同。本文将对“对不起”与“すみません”的语用表达异同进行比较与分析,旨在揭示蕴涵其中的文化价值,以期引起日语界在研究语言差异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文化差异问题的研究,关注文化差异在言语行为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在日语教学中更加重视跨文化差异内容的渗透,增强学生对跨文化差异问题的认识和敏...
学习日语的中国人、尤其是初学者很容易形成一个误区,即认为作为格助词的「を」只能用在他动词的前面,提示动作的对象。格助词「を」放在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和动词之间,形成「N+を+V」结构,其最普遍的用法是用「を」来提示动作的对象,此时,后面的动词为他动词。例如:「ご飯を食べる」等。
日语中的重复用语     日语  重复用语       2009/9/24
重言(じゅうげん、じゅうごん)は、「馬から落馬する」のように、同じ意味の語を重ねた言葉.「巨大」など類義の漢字を重ねた熟語は、重言としないことが多い。ただし、同じ漢字を重ねた「悠々」などの熟語を、畳語の類義語として重言(じゅうげん)ということがある。
「見える」,「見られる」和「見ることができる」这三个说法意思相近,都属于可能表现,但是在特定情况下,使用其中哪一个才算正确,或者说都可以使用,但要区别意思上细微的差别,这对于日语初学者来说有很大的困难。为此,本文主要就「見える」和「見られる」,「見られる」和「見ることができる」之间相近用法尽可能详细地进行分析和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以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不”在中日语言中的异同     否定    汉语  日语  对比       2009/9/24
“不”在中日两国语言中的使用都十分广泛。表面看来,它在两国语言中的使用及意思大致相同,但实则不然。本文将“不”在《新明解国语词典》及《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全部词条抽出,通过对比分析,初步研究出“不”在中日两语中的异同。
日语表达方式,是按照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使用日本文字、语言进行表达的形式。只有理解了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才能说出一口地道的日语。这样,在学习者看来,有些难于理解的日语表达方式,其实是与日本人思维不同所造成的。针对这些表达方式问题,通过分析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帮助学习者加强对日语表达方式的理解。
日语中的社会关系     日本语  上下关系  敬语  称呼语  人称代词       2009/9/24
日本社会存在着严格的上下关系,它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在人们的言语生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日语所特有的敬语体系、复杂的称呼语、人称代词的使用以及职场用语都表现出日本社会的上下关系。在我们的语言学习过程中,了解日本的社会特点,准确地加以使用,才能够更好地达到交流的目的。
日语的敬语     日语  敬语       2009/9/24
所谓的尊敬语指的是对动作及状态的主体表达敬意的语言形式。它反映了在某一种特定的场合下,说话者、听话者以及彼此谈话中所涉及的第三者之间的上下亲疏关系。这里说指的上下关系并不仅仅局限于以年龄和地位区分的社会结构里,这种关系也涉及到了商业活动中的顾客以及初次见面的人,而且尊敬的表达方式随场合变化而变化。它也可应用于私下里轻视对方的场合下。敬语并不像说话者所说的那样,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因为它往往并非说话...
日语谚语的民族性     日语谚语  民族性  语言哲学       2012/5/3
日语谚语是日本民族语言宝库中极富表现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日语谚语在语音形式、表现风格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民族历史自不必说,从语音形式的“五·七”韵律到日本民族的自然观、女性观以及独特的猫情结,在日语谚语中都可以找到具体的表现。通过日语谚语分析,可以揭示日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语言中的存在方式,这正是语言哲学的目的所在。
Motivated by the continued growth of research on extensive reading as well as the positive results from a variety of studies (e.g., Bell, 2001; Camiciottoli, 2001; Elley & Mangubhai, 1983; Mason & Kra...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17 affective factors are related to Japanese second language (L2)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kanji knowledge test scores of 43 university students in advanced Japanese cours...
把生成论和认知论的观点在更高层次进行综合,力求在语义论领域构筑对生成统语论、音韵论等语言形式的普遍科学的说明理论,是日本认知语言学界著名权威学者中右实在20世纪末期提出的“认知语义学的原理———阶层语义论”。“阶层语义论”提倡语义构造的自律性,其独特的着眼点在于:句子的语义由其独自语义要素的阶层配列型组成。通过具体的实证研究及演绎论证可得出两个结论:句子的语义形成有一定不变的骨架构造;此骨架构造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