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遗传学”相关记录1124条 . 查询时间(1.796 秒)

中国科学院大学遗传发育所团队合作揭示棕榈酰肉碱调控肺发育机制(图)
遗传发育 器官 细胞
2025/4/7
脂质作为细胞膜结构成分和能量代谢枢纽,其在器官发育中的动态调控机制研究长期存在严重缺乏。尽管已知脂质代谢紊乱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肺部疾病密切相关,但具体代谢物如何直接驱动肺泡结构异常仍不明确。因此,构建肺发育过程中的脂质组图谱并挖掘出重要的脂质标志物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科学院大学遗传发育所团队合作发现表观遗传修饰调控水稻产量的重要机制(图)
遗传发育 解析 分子
2025/4/7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超过半数人口提供主食。籽粒大小和重量是决定水稻产量的核心性状,因此挖掘种子大小关键调控因子,解析其分子机制,将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分子靶点。表观遗传修饰因子、转录因子等参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调控,在种子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转录调控途径中,组蛋白修饰因子、中介体复合体与转录因子如何协同调控种子大小和产量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在维持能量平衡和细胞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5年来,研究发现当神经元的线粒体经历长期压力时,不仅影响神经元本身,还通过信号传递影响其他组织,调节全身代谢功能。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永清(现为湖北大学教授)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胡理研究组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了题为“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reduced nocifensive sensitivity in autism-associated Shank3 mutant dog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证明了孤独症家犬模型存在...

中国科学院大学遗传发育所植物免疫团队解密小麦杂种坏死百年未解之谜(图)
遗传发育 植物 免疫
2025/4/7
杂种坏死是一种在植物杂交后代中常见的遗传不亲和现象,表现为叶片坏死、生长迟缓和不育等症状。杂种坏死的发生严重阻碍了优良性状的聚合,限制了新品种的培育。早在一百年前,育种家便发现了小麦中的杂种坏死现象,并发现其受一对互补基因Ne1和Ne2共同调控。2021年,三个独立研究团队成功克隆了Ne2基因,发现其编码一个NLR类型的抗病蛋白(Yan et al., 2021; Si et al., 2021a...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万米深渊钩虾环境适应性和种群历史(图)
基因 群体遗传 分析
2025/3/24
2025年3月9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海滨团队联合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在深渊钩虾环境适应与种群遗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在中国科学院部署实施的“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Global TREnD)的支持下,使用“探索一号”科考船以及我国自主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全海深着陆器“原位实验”号、“天涯”号等装备,对马里亚纳海沟、雅浦海...

2025年3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童明汉组、复旦大学蓝斐团队和北京大学汤富酬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SETD1B-Mediated Broad H3K4me3 Controls Proper Temporal Patterns of Gene Expression Critical for Spermatid Development...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王为善团队在第三代碳源生物制造技术开发方面取得进展(图)
王为善 鲁棒 遗传
2025/3/2
2025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为善团队在Metabolic Engineering发表了题为“Enabling Genetic Manipulation and Robustness of Bacillus methanolicus for Methanol-based Bio-manufactur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着重解决了高温底盘菌株甲醇芽孢杆菌的遗传改造难题,并突破了...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解析猕猴属复杂结构变异(图)
解析 结构 遗传
2025/2/27
2025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孙强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毛亚飞课题组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tegrated analysis of the complete sequence of a macaque genome的研究文章。该研究首次完成了非人灵长类端粒到端粒(T2T)完整基因组组装,解析了猕猴属与人类的大尺度基因组差异,并以FOLH1基...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古树线波动塑造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种多样性格局(图)
气候 群落 辐射
2025/2/27
“什么决定了物种多样性”这一问题被《科学》列入125个重要的科学前沿问题之一。青藏高原发育着独特的植物区系,其中高山特有种占比超三分之一,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版图的热点区域。普遍认为,青藏高原的隆升促使高原植物区系的起源,而第四纪的周期性气候波动则促进高原植物的辐射分化与种类多样化。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李新红课题组在ACS Nano发表了题为“Maternal Exposure to 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Disrupts Spermatogenesis in Mouse Offspring by Inducing Prdm14 Overexpression in Undifferentiated Spermatogonia”的文章,该...

中国科学院研究破解耳蜗听觉毛细胞发育“基因密码”(图)
细胞 发育 基因
2025/2/17
2025年1月31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刘志勇研究组在《科学》(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asz1 is required for both inner hair cell fate stabilization and outer hair cell surviv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锌指转录因子Casz1在听觉毛细胞命运稳定与生存维持中的双重作用,解析了Casz...

2025年2月1日,《细胞》(Cell)推出“Cell Line: 2014–2024”,重点展示了该期刊2014年至2024年期间发表的一系列杰出科学成果,包括里程碑式的论文和重要的综述文章。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水稻从头驯化(李家洋研究组)和抗病小体功能(周俭民研究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在解决N2+空气激光淬灭问题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激光 大气 辐射
2025/2/19
2025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在解决N2+空气激光淬灭问题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Corona electric field triggered N2+ lasing from a femtosecond laser filament in air”为题发表于Optics Le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