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相关记录71459条 . 查询时间(2.369 秒)

2024年6月8日-6月9日,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西北赛区)在兰州大学隆重举办。本次竞赛共有来自西北地区17所高校的45支队伍、222名学生参加。石河子大学派出无懈可击队、星际航行队和理实队三支代表队参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荣获三个团队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所团队搭载“蛟龙”号完成南海两处冷泉喷口综合探测任务(图)
探测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2025/4/12
2025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冷泉研究团队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搭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深入南海,成功探测到两处大型冷泉喷口,揭示了深海冷泉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渗漏甲烷的生物过滤机制。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制定的两项国家标准批准发布
凹凸棒石 X射线
2025/4/12
2025年4月1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25年第4号、第6号),由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06)归口管理的《凹凸棒石相含量的测定 X射线衍射-标准曲线法》(GB/T 45335-2025)(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二起草单位)和《凹凸棒石微量元素测定方法》(GB/T 4545...

2025年4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氢化物能源化学研究中心(DNL1901组群)陈萍研究员、何腾研究员与华中师范大学饶立副教授合作,在团队前期开发的金属有机化合物(Metal Organic Compounds,MOCs)储氢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利用光催化实现该材料可逆加脱氢循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提出氮杂环丁烷甲酰胺策略高效构建高亮度多靶点荧光探针(图)
分子 细胞 成像
2025/4/12
2025年4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1818组)徐兆超研究员、乔庆龙副研究员团队提出基于氮杂环丁烷甲酰胺(azetidinecarboxamide)的荧光配体偶联策略,在同一分子框架内一体化地实现了荧光探针亮度提升,以及与靶向配体多样性偶联,为活细胞超分辨荧光成像提供了兼具高亮度、多靶点适配性的新一代分子工具。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合作团队实现限域氢化制备单面氢化石墨烯(图)
限域氢化 单面氢化 石墨烯
2025/4/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所在白令海风生近惯性内波深层传播观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观测 气候 地球化学
2025/4/12
2025年4月2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非研究团队在白令海风生近惯性内波深层传播观测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揭示过去十年菲律宾海深层水的暖化与深层环流的减弱现象(图)
观测 水文
2025/4/12
2025年4月2日,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院士团队最新研究成果“Observed Warming and Weakening of the Philippine Sea Deep Circulation Over the Past Decade”。基于海洋所过去十年在菲律宾海的现场观测,研究团队发现了菲律宾海深...

异戊二烯是主要由陆地植被向大气释放的强活性有机气体,其全球排放量与甲烷相当,其对全球大气氧化性、臭氧及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有重要贡献,从而对空气质量和气候产生直接/间接效应。全球变暖导致极端热浪事件频率与强度增加,而异戊二烯排放对温度极其敏感,2025年4月2日已有研究表明热浪能够使温带和寒带植被异戊二烯排放显著增加,且其增量显著高于排放模型估算结果。热带/亚热带地区是全球异戊二烯排放的热点地区,同...

2025年4月2日,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琚宜文教授受到国际一流学术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中国科学院一区TOP)邀请,联合昆明理工大学魏爱英副教授、薛传东教授以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英超研究员等研究团队,发表了题为“Coupling relationship of the Mississippi Valley-type zinc-lead deposit and hyd...

中国科学院大学遗传发育所团队合作揭示棕榈酰肉碱调控肺发育机制(图)
遗传发育 器官 细胞
2025/4/7
脂质作为细胞膜结构成分和能量代谢枢纽,其在器官发育中的动态调控机制研究长期存在严重缺乏。尽管已知脂质代谢紊乱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肺部疾病密切相关,但具体代谢物如何直接驱动肺泡结构异常仍不明确。因此,构建肺发育过程中的脂质组图谱并挖掘出重要的脂质标志物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所研究发现古俯冲改造地幔残存于现今洋中脊地幔新证据(图)
循环 沉积 岩石
2025/4/12
2025年4月1日,国际地学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Nature Index)刊发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志刚研究员课题组陈祖兴副研究员与合作者关于古俯冲流体改造地幔组分在塑造现今洋中脊玄武岩地幔不均一性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理解全球洋中脊玄武岩中“幽灵岛弧信号”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