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学工程”相关记录5519条 . 查询时间(2.06 秒)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非厄米光学系统奇异点和连续域束缚态的拓扑能带调控(图)
光学系统 拓扑 器件
2025/4/17
非厄米光学系统存在异常点(Exceptional Points, EP)和连续域束缚态(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 BIC)两类关键的光学奇异点,具有独特的拓扑特性与应用潜力。EP是非厄米系统中的特殊简并点,其本征态坍缩特性可用于实现高灵敏度传感和单向光传输;而BIC则因其理论上无限大的品质因子(Q值)和动量空间的拓扑保护机制,为设计低损耗光子器件提供了全新思路。...

2025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502组群)包信和院士、傅强研究员团队在氧化物-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界面作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当氧化物载体与氧化物催化剂相互作用强时,其与金属催化剂的相互作用则相对较弱,反之亦然。

中国科学院纳米森林传感器应用研究获进展(图)
纳米 森林 传感器 应用
2025/4/17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黄成军和毛海央团队在纳米森林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呼吸是支持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呼吸频率和深度是反映运动强度的关键指标,呼吸模式与心肺功能相关。呼吸检测可以实时了解运动者的身体状态,避免过度运动或运动不足,还可以评估运动者的心肺健康状况,为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提供依据。但是,传统的湿度传感器受限于其结构和材料,存在灵敏度不高等不足。当前,多种应用于呼吸检测的...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发用于光电离分析仪器的呼出气样品连续脱水新技术(图)
光电 分析 仪器
2025/4/20
2025年4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质谱与快速检测研究中心(102组群)花磊研究员和李海洋研究员团队研发了基于双热电冷阱切换技术的在线脱水装置,实现了对呼出气高湿度样品的在线连续脱水,解决了高湿度样品对光电离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影响的问题,为光电离分析仪器在呼出气分析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在多频谱兼容超表面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探测 仪器 光学
2025/4/23
2025年4月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张龙研究员、张琤研究员和董红星研究员团队在多频谱兼容的多功能超表面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ultispectral metasurface for visible transparency, infrared stealth, and mm-Wave frequency-multiplexing”为题发表于Materials & De...

少层二维材料的晶相多样性会显著影响其性能参数,而芯片集成等应用场景对材料均一性有极高要求,因此开发各类少层二维材料的快速无损晶相检测技术成为推进少层二维材料应用发展的核心环节。

2025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先进激光与光电功能材料部特种玻璃与光纤研究中心团队,创新开展缓冲气体提升乙炔填充的空芯光纤气体激光器(A-HCFGL)转换效率的系统研究,采用1.53 μm单频光纤激光器作为泵浦源,在3.1 μm波长实现3.9 W单频激光输出,斜效率突破35%,相关成果以“Buffer gas enhancing of power conversion effi...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在AI+导向自组装图形化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光电 进化 模型
2025/4/23
2025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端光电装备部李思坤研究员团队在聚合物自洽场(SCFT)仿真与逆向导向自组装(DSA)图形化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Accelerating polymer self-consistent field simulation and inverse DSA-lithography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为题发...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在蛋白纳米笼嵌套组装及通透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病毒 蛋白 纳米
2025/4/13
2025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李峰团队与深圳理工大学张先恩团队、南京邮电大学范曲立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Nano Letters发表了一项题为“Assembly of Matryoshka-Type Protein Nanocages for Compartmentalized Oxygen Sensing”的研究工作。该研究实现了双层蛋白纳米笼(Protein nanocage,...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在低温光量子芯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图)
低温 量子 集成
2025/4/13
2025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李浩、尤立星团队在低温光量子芯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面向集成光量子计算、量子互连等应用需求,研制出集成泵浦滤波与单光子探测功能的纠缠接收芯片,并完成低温光量子芯片间的纠缠分发应用演示,相关成果以“On-chip 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single-photon detectors integrated with pu...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在基于三维物质点法的滑坡动力学研究中提出高效模拟新思路(图)
三维 动力学 集成
2025/4/16
复杂地形下大规模滑坡动态模拟一直是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难点。传统方法在处理滑坡体与崎岖地形的接触作用问题时,常因计算效率低或精度不足导致模拟结果失真,难以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构建近全球地表太阳辐射高精度监测系统(图)
太阳 辐射 监测系统
2025/4/13
2025年4月1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胡斯勒图和石崇等,联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日本东海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千叶大学、法国里尔大学、英国气象局等科研人员,构建了基于国际上最新一代地球静止卫星的多星组网地表太阳辐射观测(GSNO)系统,建立了多源异构卫星观测遥感模型,实现了近全球尺度地表太阳辐射最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能力,并同步提...

中国科学院研究实现毫秒级可集成量子存储器(图)
集成 量子 光子
2025/4/13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可集成量子存储领域取得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基于团队原创的无噪声光子回波(NLPE)方案,将可集成量子存储器的存储时间从10微秒级提升至毫秒级,突破了传统光纤延迟线的效率。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基于连续域束缚态(BIC)实现的室温下单层WS₂激子极化子(图)
器件 拓扑 光子
2025/4/17
激子极化子(Exciton-Polariton)作为一种准粒子不仅具有较低的有效质量,还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行为,在低阈值激光器、量子信息处理、拓扑光子学和高效光伏器件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传统体材料中的激子极化子通常需要在低温条件下才能形成,而低维半导体材料由于量子限域效应和高激子结合能等特性,为在室温下形成激子极化子提供了可能。但如何在二维材料中实现高效且可调控的激子极化子,仍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开发出生物型核磁共振成像纳米探针(图)
核磁共振 成像 纳米
2025/4/13
2025年3月31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俊峰团队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磁性测量系统,构建了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早期肝纤维高效诊断的生物型核磁共振成像(MRI)纳米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