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学 酶相关记录228条 . 查询时间(2.437 秒)
有机物质可以通过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积极影响,显著改善农田生态系统中碳氮循环和土壤肥力。秸秆和有机肥作为常见的土壤改良剂,结合不同的耕作方式(常规耕作、轮作和深埋),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群落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土壤酶活性是土壤微生物重要的指示性指标。土壤结构影响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供应、物质交换、气体循环、微生物活动和作物根系的延伸。土壤孔隙结构可以通过影响微生物生存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清洁流域创新团队,深入探讨了水文路径中土壤胶体和胞外酶对土壤氮流失的影响,揭示了坡耕地氮素流失过程中土壤胶体与细胞外酶在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中的差异性共转运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土壤学研究主流国际期刊《Geoderma》上。
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氮沉降将极大的改变土壤有机碳储量,从而影响碳循环-气候反馈。土壤微生物通过分泌碳降解胞外酶获取养分并催化土壤碳的分解,因此其活性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碳动态。然而,目前土壤碳降解胞外酶活性(C-EEAs)对氮沉降的响应及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清洁流域创新团队研究发现,采用土壤酶谱分析法可有效评估土壤腐解微食物网状况。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宏(iMeta)》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清洁流域创新团队研究构建了指示土壤腐解微食物网结构特征的酶群分析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Meta》上。土壤腐解微食物网在调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维持生态系统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高度多样化的微生物胞外酶介导了从底物资源到多营养级微型生物类群的能量流动。
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酶活性在驱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海拔分布格局的研究对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山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胞外酶活性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并没有一致结论。作为对全球变化敏感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酶活性的海拔分布格局仍不清楚。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在生态/农业与生物科学领域期刊Biological Review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rade-offs in carbon-degrading enzyme activities limit long-term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with biochar addition”的研究论文,明确了全球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碳分解关键酶活性的影...
生草覆盖通过增加地表植被来调控果园生态系统功能,在调节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对果园生草覆盖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认识尚不清晰,特别是针对不同土层和生草年限的研究。鉴于此,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管理学科组分析了三峡库区秭归县柑橘园生草8年、生草4年和清耕3种管理模式下不同土层胞外酶活性及其主要驱动因子。
日前,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贺兰山学者李新荣老师在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生物结皮固氮酶响应增温和干旱方面取得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以中科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长期全球变化研究平台OTC(Open-top chamber)增温罩为依托,发现藻结皮和苔藓结皮固氮酶对温度的响应结果不同,低温条件可以增加藻结皮N的输入,而高温条件下则降低藻结皮和苔藓结皮的N输入。研究结果为干旱荒漠区土壤N循环过程及响应气候变化提...
自生态酶计量学发展以来,Sinsabaugh, R. L.教授揭示的全球尺度C:N:P水解酶活性1:1:1的计量关系是酶计量学理论和微生物代谢限制模型的黄金准则(2008, Ecology Letters; 2009, Nature)。然而,最近多项研究发现:在区域尺度或特定生态系统下土壤C、N和P胞外酶活性比值经常偏离这一计量关系。这导致相应的微生物代谢限制模型难以真实和准确预测生态系统中土壤微...
微生物在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砷的毒性,微生物进化出不同的代谢机制来应对其毒害,这些机制包括氧化、还原、甲基化、脱甲基、挥发、外排等。一些微生物能将无机三价砷[As(III)]甲基化产生毒性低的甲基五价砷。然而,砷甲基化过程的中间产物单甲基三价砷[MAs(III)]具有比As(III)更强的毒性。有意思的是,有些微生物通过产生剧毒的MAs(III)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将MAs(...
【目的】 研究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制备的不同类型有机物料对东北黑土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黑土地保护和秸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田间定位试验连续进行了5年。试验设不施肥对照 (CK)、单施化肥 (NPK)、化肥配施秸秆 (NPK+ST)、化肥配施生物炭 (NPK+BR) 以及化肥配施堆肥 (NPK+CP) 5个处理,各有机物料每年均为等碳量投入 (C 3200 kg/hm...
【目的】 在“化肥零增长”背景下,探究磷肥减施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为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磷肥减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湖北和浙江麦区,采用种肥同播技术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1) 不施磷肥 (CK);2) 习惯施磷量 (FP);3) 习惯施磷量80% (P80);4) 习惯施磷量60% (P60);5) 习惯施磷量60%+解磷菌剂 (PB60)。分别在2019、2020...
大型水电工程建设改变了河岸带的植被类型、土壤微环境和水文特征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并最终改变土壤碳和氮的循环。淹水如何影响水库消落区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有机碳动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从三峡消落区上游到下游选择6个样点:长寿,涪陵,忠县,万州,巴东和秭归,在每个样点选择一个50m×50m样带,每个样带包含4个海拔梯度:永久性淹水地区<147m,没有植被;低海拔14...
【目的】 探究生物炭配施化肥对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 (MBC、MBN) 含量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影响团聚体胞外酶活性变化的主控因素,为提升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田间微区试验在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基地进行,供试土壤为石灰性潮土。设置4个处理:不施肥 (CK)、单施化肥 (NPK)、单施生物炭 (BC) 和生物炭配施化肥 (BC+NPK),生物炭是以花生壳为原料高温裂解制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