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史前相关记录83条 . 查询时间(0.125 秒)
定居化(Sedentism),是指人群逐步降低移动性,并最终在某个地方全年固定居住的发展过程。定居的生活方式通过集中开发固定区域内的资源,使单位面积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引发人类社会一系列经济与社会层面的变革,并开启社会的复杂化进程直至早期国家的形成。现今,人类主要以定居的方式生活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陆地,甚至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区域,也常年生活着超过600万的人口,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平均海拔超...
德国科学家在距今约5500年的史前遗骸中发现了古代染色体病病例,其中包括六例唐氏综合征和一例爱德华兹综合征,这些发现或是首次在历史上或史前的遗骸中发现爱德华兹综合征。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991251、41571182)等资助下,兰州大学黄小忠教授团队与国外合作者在史前草原丝绸之路气候变化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阿尔泰山全新世中晚期适宜气候促进中亚草原带史前人类扩张(Prehistoric population expansion in Central Asia promoted by the Altai Holocene Climatic O...
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面临重大气候挑战的时代,研究过去快速气候事件与人类社会响应的关系,可以为应对未来人类生存场景和增强适应能力提供参考视角。4.2ka事件(4.3-3.9 ka BP)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寒冷事件,既是全新世-梅加拉亚期(Meghalayan)开始的标志事件,也与欧亚大陆从两河流域、到印度河流域诸多古代文明崩溃的时间一致,是研究环境变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关键时期。
史前人类会用鸟类资源吗?又是如何利用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高星研究员团队最新对宁夏水洞沟遗址距今约1.07万-1.02万年的第12地点出土的414件鸟类骨骼进行埋藏学研究,发现史前人类在当地利用鸟类资源的系列证据。
大熊猫是现在中国特有的物种,其外形和性格憨态可掬,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大熊猫也成为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另一方面,大熊猫是少数以竹子为主食的动物,而竹子一般而言是一种非常难以消化的实物,大熊猫因此有着很多独特的适应,也吸引了各国科学家的关注。大熊猫目前只有一属一种,但是实际上在晚中新世时期,大熊猫曾经有多个物种存在,其分布范围也远远比现代更广,甚至可以到达欧洲地区。
鸟类是现代陆生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然而,相对于哺乳动物而言,史前遗址出土的鸟类骨骼极为稀少。这或与鸟类的骨骼相对纤薄而难以在遗址中保存下来有关,又或与鸟类的生理特征、生态习性乃至古人类狩猎技术发展有密切联系。考古学提出,大多数鸟类因善于飞翔而难于猎捕;鸟类的营养物质含量相对较低且提取过程较为繁琐。因此,直至人类历史的相对晚近阶段,随着特定捕鸟工具、技能的出现,鸟类才开始逐渐成为史前人类的常规...
鸟类是现代陆生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然而,相对于哺乳动物而言,史前遗址出土的鸟类骨骼却极为稀少。这一现象或许与鸟类的骨骼相对纤薄而难以在遗址中保存下来有关,另一方面则可能与鸟类的生理特征、生态习性乃至古人类狩猎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考古学家认为,大多数鸟类因其善于飞翔而难于猎捕;此外,鸟类的营养物质含量相对较低且其提取过程较为繁琐。因此,直至人类历史的相对晚近阶段,随着特定捕鸟工具、技能的...
记者从中国科大了解到,该校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杨玉璋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合作,对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出土部分石制工具表面提取到的残留古代淀粉粒进行了植物种属来源和损伤特征分析,首次获取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植物性食物加工工具磨盘磨棒向杵臼组合工具转变的直接证据。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考古断代学》上。
科技日报北京2022年1月13日电 (记者张盖伦)1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切热遗址、玛不错遗址、格布赛鲁遗址、当雄墓地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
根据2021年9月16日《科学报告》发表的一项研究,研究者在西班牙西南部韦尔瓦Matalascanas踩踏表面发现的化石足印痕迹表明,这一区域曾在晚更新世时期(12900至11700年前)被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antiquus)用于照料新生后代。
2021年9月9日,《科学报告》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史前灵长类动物物种Microsyops latidens的口腔化石为哺乳动物龋齿提供了已知最早证据,这些化石可追溯至早始新世(约5400万年前)。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与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主导,联合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古基因组研究成果“Genetic Continuity of Bronze Age Ancestry with Increased Steppe-Related Ancestry in Late Iron Age Uzbekistan”在中科院生物一区杂志《分子生物与进化...
2021年8月25日,国际学术期刊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地质学报(英文版)》,以封面文章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副研究员与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志君、山西省第二地质勘察院阳泉分院张军文合作研究的山西阳泉地区二叠纪乌拉尔世太原组钱石灰岩层中的瓣齿鲨化石,这是该属牙齿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国华北地区二叠...
近日,相关研究成果以《盘星藻记录的中晚全新世温度变化及其对西北荒漠—绿洲区文明演进的影响》为题,在线发表于第四纪科学的国际知名期刊《第四纪科学评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