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酶”相关记录4166条 . 查询时间(0.355 秒)
第十七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第一轮会议通知(2025年6月27-30日,安徽芜湖)
第十七届 酶学 会议通知 安徽芜湖
2025/4/18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自噬蛋白ATG-9调控溶酶体的功能(图)
蛋白 活性 损伤
2025/4/17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宏团队在自噬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发现了自噬关键蛋白ATG-9通过调控磷脂翻转酶活性以促进受损溶酶体修复的分子机制。这一发现为溶酶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揭示分子伴侣参与固碳机器羧酶体组装成熟的分子机制(图)
分子伴侣 固碳机器 羧酶体
2025/4/9

中国科学院调控溶酶体稳态研究获进展(图)
酶 细胞 神经
2025/4/13
溶酶体是细胞内的单层膜囊泡状细胞器。有研究发现,溶酶体是关键的细胞活动和信号转导的枢纽。溶酶体的稳态失衡介导退行性疾病、溶酶体贮积症、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开发新治疗策略的切入点。自噬是细胞的保护性防御机制,在介导细胞死亡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溶酶体在自噬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核小体乙酰转移酶NuA4的动态机制(图)
转移酶 蛋白 复合
2025/3/24
组蛋白乙酰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在染色质结构、基因转录调控和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表观遗传调控中的大部分组蛋白修饰酶具有位点特异性,即一种修饰酶只对组蛋白尾部的某个特定残基进行修饰。但有研究发现,较多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可以修饰多个位点。例如,核小体乙酰转移酶NuA4是酵母体内唯一必需的乙酰转移酶。NuA4可对组蛋白H2A、H2A.Z和H4 N端多个赖氨酸残基进行乙...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在甲醛缩合酶结构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酶结构 反应 热力学 催化
2025/3/27
2025年来,人工设计的甲醛缩合酶formolase因其催化单一底物甲醛的羟醛缩合反应而备受关注。凭借反应热力学的可行性、原子经济性等诸多优势,formolase已广泛用于多种人工C1化合物转化途径。在与其他酶偶联的多酶系统或细胞工厂中,由于甲醛对酶具有毒性,通常需采用低浓度甲醛进行反应。因此,开发能够在低浓度甲醛条件下表现出更高催化活性的formolase变体成为研究的重点。
中国科学院研究发现基于超氧阴离子的过氧化氢酶催化机制(图)
离子 酶催化 活性
2025/3/6
过氧化氢酶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血红素铁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主要是分解H2O2,产生H2O和O2,以保护生物体不被过氧化氢毒害。当前,过氧化氢酶的主要研究方向为H2O2的分解机制及其生理功能研究,但过氧化氢酶的O2的代谢利用机制未见报道。有研究发现,过氧化氢酶EasC利用O2催化麦角生物碱核心骨架四并环结构中C环合成时不需要额外添加NADPH等还原剂,推测其可能代表未知的氧气激活与氧同化机制。

中国科学院研究提出核酸内切酶DIS3介导的环形RNA降解机制(图)
核酸 酶 细胞
2025/2/22
2025年2月17日,《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玲玲研究组与复旦大学杨力研究组合作完成的关于内源环形RNA降解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解析了生理条件下环形RNA被核酸内切酶DIS3监控降解的新机制,实现了对环形RNA“生老病死”过程中特异调控及分子特征等基础研究的闭环。

2025年2月17日,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杨力研究组关于内源环形RNA降解的最新研究进展: “Degradation of circular RNA by the ribonuclease DIS3”。该研究解析了生理条件下环形RNA被核酸内切酶DIS3监控降解的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李少杰团队发现解旋酶MSP-8介导的真菌多重耐药新机制(图)
李少杰 解旋酶 真菌 耐药
2025/2/28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李少杰团队发现解旋酶MSP-8介导的真菌多重耐药新机制(图)
李少杰 酶 真菌 基因
2025/3/2
面对多种抗真菌药物压力,真菌如何进化形成多重耐药特性?2025年2月11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李少杰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论文,题为Suppressed Protein Translation Caused by MSP-8 Deficiency Determines Fungal Multidrug Resistance with Fitness Cost。该研究阐明了...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开发出物种-代谢双靶向的微生物细胞及酶资源挖掘新技术(图)
代谢 细胞 酶 资源
2025/2/17
2025年2月8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等,开发了荧光原位杂交介导的拉曼激活单细胞分选与测序(FISH-scRACS-seq)技术。该技术能够“物种-代谢”双靶向性在环境样品中直接识别和挖掘功能单细胞及其编码的酶资源。研究利用这一技术,识别和分选出海洋中活跃降解环烷烃的γ-变形菌,进而通过其单细胞全基因组序列发现了一类在全球低温海洋中降解环烷烃的...

2025年2月8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陈义华研究团队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郭正彦研究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线发表了题为“Selective Synthesis of Cyclopeptides with a 2-Oxindole or 3a-Hydroxy-hexahydropyrrolo-[2,3-b]ind...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青岛能源所开发物种-代谢双靶向的微生物细胞及酶资源挖掘新技术(图)
代谢 细胞 酶资源
2025/2/19
微生物及其合成的各种酶支撑着生物圈中较多关键的生态过程。在环境中高效识别与挖掘具有特定原位代谢功能的细胞和酶是微生物组科学与产业的热点。2025年1月17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等,开发了荧光原位杂交介导的拉曼激活单细胞分选与测序(FISH-scRACS-seq)技术。该技术能够“物种-代谢”双靶向性在环境样品中直接识别和挖掘功能单细胞及其编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