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元史 元”相关记录32条 . 查询时间(0.748 秒)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1/3/202513175413303.png)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心所在,其研究成果之丰硕、研究成就之斐然,皆为学界所共睹。最近几十年来,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股新的研究趋势,即所谓“活”的制度史研究的新取向。对此,邓小南先生有过颇为精彩的论述。她在《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代官僚政治制度史研究为例的点滴思考》一文中指出:“官僚政治制度不是静止的政府型态与组织法,制度的形成及运行本身是一动态的...
元代族群认知的演变——以“色目人”为中心
元代 族群认知 色目人
2024/4/9
蒙古国前四汗时期,用蒙古语“合里”(qariirgen)指称蒙古帝国治下的所有非蒙古人,反映的是蒙古人我族与他者两分的族群认知。在汉地,该词被译写为“色目”。元世祖至元以后,由于“各依本俗”治理原则下的统治对象主要是汉地的汉语人群,需要将土著汉语人群与外来族群相区别,“合里”(色目)中遂排除了汉语人群,逐渐演化为西域诸国人的专称。在这一过程中,在原有的蒙古人对“合里”(色目)的他者认知之外,又产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元代“中国”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 元代 “中国”认同
2024/4/9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实现大一统的王朝,基于“天下一家”理念,元朝朝野上下体现出了对“中国”的浓厚认同意识。元朝对“中国”直观的认同表现为在元代君臣话语体系中自称“中国”,特别是在涉及与周边国家关系时“中国”一词的使用频率更高,词义也更明确。元代深层次的“中国”认同体现为文化认同与制度认同:在文化认同方面,元朝尊崇儒学、立庙祀孔、传承中国“道统”;在政治制度方面,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加强对...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41/12/202411214153366.jpg)
13世纪初蒙古的崛起及其对欧亚广大地区的征服和统治,一方面改变了世界,另一方面也使蒙古民族脱离了自身原先的萨满信仰,皈依藏传佛教。然而长久以来,藏传佛教在元朝宫廷内外传播的详情却鲜为人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传统汉族士人既对藏传密教缺乏基本了解,同时又热衷将其情色/色情化,甚至相信野史,在正史中将藏传密教塑造为一种类似于房中术的“妖术”和“鬼教”。这种将藏传佛教乃至整个藏族社会严重萨满化、色情化的倾...
杀虎与当熊:元代胡烈妇救夫叙事的流变
元代 胡烈妇救夫 叙事
2024/4/9
胡烈妇为《元史》列女之一,史传全文仅约八十字,虽曰“烈妇”,却有义之行、无烈之实。胡妇因杀虎救夫而脍炙于元代南、北士人之口,是少见入史之前具有丰富传世资料的元代列女。由于事迹流布于庙堂江湖之间,文图并茂,故事在复述中流变,使其承载的叙事功能远比列女史传的内在意义与外在形式更加多元。叙事方向大致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为政治正确的诠释,主要在宋元对峙和南宋亡国的背景下,元廷官员强调胡氏的义烈,彰显国朝人...
元代灾伤申检体覆制度再议——以国图藏《魏书》纸背文献为中心
元代 灾伤申检 体覆制度 《魏书》
2024/4/11
国图藏《魏书》纸背60余件文书涉及元代灾伤申检体覆制度,其中湖州路牒反映了元代灾伤体覆中检踏机构呈报的具体内容及检踏人员构成,而保存的“覆踏灾伤田亩文册”“体覆灾伤田亩文册”“除免灾伤田亩税粮文册”三种类型的灾伤田亩登记文书,各有其登记原则和内容。据之可见,元代灾伤申检体覆制度的运作存在灾民等申告、州县初踏并上报路总管府、路总管府覆踏后上报廉访司、廉访司体覆后路总管府呈部、户部转呈中书省、中书省审...
元代漕粮海运与江南滨海地区的空间开发
元代 漕粮海运 江南滨海地区
2024/4/11
元代实施中国史上“旷古未有”的大规模漕粮海运,重塑了江南地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促进了滨海地区的社会经济转型。元代官方为开通漕粮海运,在滨海地区进行港口选址及港航设施的建设,同时,服务于漕粮海运的仓储设施、宗教庙宇、军事设施等布列其中,使得该地区的空间与市政功能朝着海运专业化的趋势发展。南人海运官员及数十万计的海运船户及其家属居住于滨海港口地区,带来了社会结构和经济类型的深刻变革。尽管在元末江南动乱中...
拓跋鲜卑等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记忆和传承祖先世系的口传史,从家族、氏族、部落的神话起源说起,以程式化连环结构、规整的诗的形式记述祖先谱系,把重大历史故事夹在中间,使之成为便于记忆和传承的历史故事。口传史与史诗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区别,是相似但独立而互动的传统。纪传体编年史记载北方民族无文字时代的先世史时多用口传史史料,按体例要求将其分解。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23/22/202232291848210.jpg)
澎湃新闻|第三届元史研究青年论坛:元史研究新生力量的成长(图)
第三届 元史 青年论坛
2022/3/22
2021年10月16-17日,第三届元史研究青年论坛以视频会议的形式举办。本次会议由厦门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元史研究室和中国元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由厦门大学历史系承办。来自全国各教育科研单位的一批八零后甚至九零后的青年学者在会议上报告了最新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史研究新生力量的成长。
2021年 “史学前沿”第十三讲:“二十四史”视角下的《元史》
二十四史 《元史》 《实录》
2022/5/24
2021年5月2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春季学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三讲在公教一楼1503室举行。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帆应邀作了题为“‘二十四史’视角下的《元史》”的学术讲座。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夏明方教授担任主持,历史学院6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作家文摘】元代社会的民间舆情
元代 舆论 中国古代社会舆论
2022/5/10
舆论,即公众的言论,也就是公众对特定的人或事件的看法。中国古代尽管不存在现代传媒工具。中国历代王朝在社会治理过程中,都比较重视社会舆论,通过疏导社会舆论的压力,来缓解社会矛盾,完善统治政策。本文以元代为例,对中国古代社会舆论的生成和表达进行考察。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1911/13/20191113154733110.jpg)
杨讷先生纪念会暨元史研究青年论坛在京召开(图)
杨讷先生纪念 元史研究
2019/11/13
为了弘扬老一辈元史学者的优良作风,助力青年学者成长,展现目前元史研究青年学者所关注的前沿问题和多维视角。陈高华先生发起,中国元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元史研究室主办的“杨讷先生纪念会暨元史研究青年论坛”于2019年11月9-1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举行。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课件第十三章 元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中国古代史 课件 第十三章 元
2017/6/12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课件第十三章 元。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元史》汇注”获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元史 《元史》汇注
2017/3/9
经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评审并报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准,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和南京大学边疆与民族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元史》汇注”项目入选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拟资助名单,并将于今年4月开始由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